可关闭与展开的对联广告代码 - 梨花阁
站长素材
站长素材

荐书|《此生未完成》

一星期荐一本书 Lin, Ruoxu 4年前 (2020-05-30) 567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荐语

复旦大学“抗癌教师”于娟在癌症抗争的一年半时间,留下79篇抗癌日记和“复旦教师抗癌记录”微博,这些在生死交叉点上对生命的反思,对年轻人莫透支青春的警诫感动了无数人。

荐书|《此生未完成》

其(于娟)病痛的苦楚、人性的感悟,读来令人泪下,其实是一本最好的人生教材,教会我们如何去热爱生命,如何去抵挡困难。

 

荐书|《此生未完成》

作者简介

于娟,女,山东济宁人,1979年4月~2011年4月。

2008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7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6年,高中毕业于山东省济宁一中。

她是一名讲师,生前执教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她是一个两岁半孩子的母亲,一个四十岁男人的妻子,两个六十岁老者的女儿,几个失学儿童的资助者,很多人的朋友。

她的研究方向是环境政策和能源政策,她的文字指向生命和心灵。

她是癌症病人,却从容欢喜,从不哀伤;她已辞世,却与身后的世界同在。

她带走家人的思念和不舍,给我们留下坚强的力量。

荐书|《此生未完成》

书中金句

荐书|《此生未完成》

1.我不太喜欢尼采,但是我喜欢他那句—— “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2.人越是长大,越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越是不知道想要什么就越是会去拼命想自己到底要什么。

3.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等做好了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现在想想并不尽然,只有一天天的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无头绪的追逐与奔忙,一旦站定思考,发现半辈子已经过去,自己手里的成败并无多少意义,然后转身,才发现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然无多,发现最重要的幸福已然没有时间想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如此。

4.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5.感情永远是见异思迁的,所谓感情,大概就是人孤寂时刚好两个人可以做伴,由是所谓日久生情。但是思想共鸣,却是真正可以产生互相吸引,引以为知己有所思为融通的伴侣,通常不会受到时间和距离的影响。

6.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你的人生里,遇到珍贵的人与关键的事,都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不能放弃。

7.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过后,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8.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9.我三十多年所构筑的独立而自由的自我世界就在昨天那个天上有很多深蓝色星星的夜里,静静地轰然倒塌,寸瓦不留。我无限悲哀地发现,自己已经不可能再像自己希望的那样行如流云般无所羁绊无所附依。我,已然走不开。这种不一样的牵绊感觉令我感到百般陌生而恐惧。这是我从来未曾有过的情愫,说不出来的依恋与不舍,软绵绵的,温热而酸楚。虽然我知道,我注定不能陪他走完他的路,但是我宁可放弃自己的路程也想多陪他走一段是一段。为了他,我宁可放弃我最坚守的自我,放弃我视若生命的自由与独立,那种超越生命和生活本体的自由,那种感情和精神上的独立。虽然我不会真正这样去做,但是我真实的内心告诉我:我愿意。

10.小时看杂书,喜欢华词丽句,后喜人行文巧思,再后来欣赏文人文风品行,到后来,却发现,读书,要读的是别人的思想,花鸟鱼虫固然是天然趣,仁孝廉礼立的是忠义魂,此间要参透的,是高尚悲悯的人性,矜贵持重的品行,洞明豁达的修养,锲而不舍的理想和追求。

11.有人选择沉默着腐烂,有人选择愤世嫉俗发牢骚,有人真正怀着良知去慈悲去做事。

12.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反而癌症以来,除却病痛,自己居然如此容易快乐。倒霉与否从来没有想过。我并没有太多人生尽毁的失落。因为,只有活着有性命,才能奢谈人生。而我更多地在专心挣扎努力活着,目标如此明确和单一,自然不会太多去想生命的外延。

13.无论大家是否意识到,一个人走到最后,总是要面对自己的灵魂去修持。人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非常幸运的。

14.最真实的活着,拥有最真实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体味着最真实最质朴的来自内心的温软。浮云里,看到的只有浮云。而浮云仅仅是浮云。

15.得了病后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16.世上很多事,没有经历之时,你会认为非常可怕惊骇,而确确实实落在你头上,需要你迎头赶上,你要知道,万事无非如此。世上万事并不可怕,你认为可怕的次数多了,也就成了可怕。

荐书|《此生未完成》

精彩解析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一位母亲、女儿和妻子的生命日记。

2009年12月于娟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关注和众多媒体热议。于娟于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众多网友在网上进行追悼。一个年轻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在于娟的遗稿里有这样一段话。
“时间一点点地熬过去,汉字真是博大精深,‘熬’这个字再确切不过。‘熬’的本义是把你放在铁锅里用水炖,锅下是熊熊烈火,等到水都熬干了,你还在干烤。”生活不过一个“熬”字,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熬过头。


三十二岁。
她是于娟,一位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青年教师,死于乳腺癌。
病发那天,她还在繁杂的专业课程里忙碌,她还骑着单车载学生回家,她还硬撑着去了超市。她原以为自己在骑车时的腰部痛感只是普通的症状,她原以为自己在休息一晚后就会痊愈。只是,这一次她不再那么幸运。她没能像小时候和大表哥一起玩耍摔伤的地方很快就不痛了。这一次,她病了。
她病了,自己也不知道得的是什么病。第二天卧床不起,她被丈夫带到医院做各种检查,疼痛的原因一直查不出来。只是拍完CT后的片子显示,她全身的骨头都成了黑色,情况很不乐观。即便是这样,病床上的她仍旧想着书稿、文章、课题申请,以及未完成的工作。她以为自己身体硬朗,即使全身的骨头都散了,她还是能熬过去的。
只是,真的能熬过去么?
当她被辗转反侧地送往各种名目的医院,当身体的疼痛日益加剧没能好转,当诊治的医生们都低声叹气愁眉苦脸时,她开始怀疑了。当她被推入重症癌症病房,当她看见病房里的病友一一离世,当大量的药物和数次的化疗放疗扑面而来时,她开始恐惧了。当她终于有机会放慢生活的脚步时,她开始思考了。
怀疑些什么?她怀疑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噩梦,她期待早点从梦中醒来,只是无论她如何挣扎也都无济于事,反而越陷越深。恐惧些什么?她自认为自己是不怕死的,只是对于这个世界深沉的依恋,失去怕是她最恐惧的事情吧。思考些什么?思考过去,思考未来,思考生与死。


三十岁。
她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怀揣买房买车的伟大梦想。
有爱他的老公,不满两岁的儿子,为了这个家,她需要不顾一切地奋斗。她给予了自己一个周密的人生规划,两三年内当上副教授,访美深造,并且再拥有一个女儿,照顾年近花甲的父母。生活在上海这个偏好年轻的城市,她在日益逝去的时间里感到了彷徨与压力,她需要一刻不停的工作,为的是换取明天的幸福。
于是,她开始了自以为是的充实生活。四处申请课题,发表论文。上课下课,攻读双硕士学位,外加一个博士学位。出国留学,为自己的履历添砖加瓦。早出晚归,早起晚睡,作息饮食无规律。一年到头难得有休假的时候,时间在精打细算后被分配得当。总有做不完的工作,总有突如其来的任务,总有赚不完的钱和更高的职位。
生活像是爬山,当她登上一座山峰准备驻足眺望的时候,眼前另一座更高的山峰却催促她不能放慢脚步。她必须时刻准备着,为的是登上心中的最高峰。生活在她的期许中如愿以偿地走到了如今,她觉得自己熬到头了。她有了孩子,有了高薪,有了深造机会。当她自认为生活走上了康庄的大道时,命运却在远处埋下了深不可测的陷阱。
病房里到处弥漫着死亡的味道。有时候,她会被突然的恸哭惊醒,她不睁开眼,她明白身边又有病友走了。她不想看到这样悲惨的场景,因为她知道也许自己就是下一个,身边的亲人朋友在她离开后也会上演这一幕悲欢离合的戏份。她忽然发现在生与死的边缘,任何加班、考证、买房买车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有时间,她希望好好陪陪孩子,把买房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在一起,蜗居也很温暖。
她问自己,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二十八岁。
她做母亲了。
龙应台说:子女和父母的缘分,就是父母看着子女的背影越走越远,而不必追。三十岁的她在被查出乳癌晚期后,绝望而无奈。儿子还没能开始行走,自己与他的缘分就到头了。可是,她依旧享受着做母亲的快乐。她与儿子玩耍,给儿子在网上订购圣诞礼物,教儿子说话,吱吱唔唔地喊着妈妈。
怀孕时,于娟觉得它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可以如此彻底地改变她的生活和身体。她和所有准妈妈们一样,对于腹中的孩子期待而又担忧。终于到了孩子降生的时候,看到被包裹在襁褓中的孩子,却没有了当初想象的那么激动,平静安和地接过孩子,轻轻抚摸,想象着他长大成人的样子,并给予他最美的希冀。
丈夫做爸爸了,给她的爱却丝毫未减。她享受着和丈夫轮番给儿子喂奶,换尿布,带儿子出去游玩。丈夫抱着儿子,拎着大包小包。在一张他们游玩上海的照片里,儿子的眼神倔强骄傲,不可一世。他还不明白生与死的含义,他还不知道妈妈将在不久后离开她。他或许在和妈妈赌气吧。于娟满足地笑着,这笑容里有太多的不舍。
于娟说:我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我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她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在你的人生里,遇到关键的人与珍惜的事情,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不能放弃。于娟熬着与儿子丈夫生离死别的苦,然而在日益靠近死亡时,这苦熬成了释怀。


二十岁。
她像是一只风筝,被一根电话线牵着,满世界的飞。
她以为年轻便是要远走高飞的,去追梦去闯荡。她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她觉得自己顶天立地英勇无惧。她只身一人去挪威求学,做数份兼职,上名目繁杂的各种课程。她游猎欧洲,在不同的地方向父母问候。她以为自己天南海北地走着闯着,是成功的标志。它能给父母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欣慰,比起一直在身边陪着父母碌碌无为来得实在。
她打越洋电话和母亲拉家常,明明是毫无交集的两个人的生活,她愣是要扯在一起。她企图从母亲的只言片语里找到可以深入的话题,东边张家西边李家都给说完后,她和母亲都倦怠了。她可知道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儿能够在身边陪自己说话,而不是由一条电话线连接彼此。她难过,却告诉自己等熬过这段时间,一定要回去好好照顾父母。
她在挪威接连得知姥姥姥爷去世的消息。是姥爷先走的,她在电话里安慰姥姥,说自己很忙回不去,让姥姥别伤心,等忙完了就回来陪她,并要姥姥等她。随后得知姥姥去世,这个曾经为她付出过所有的人。她原本就想自己不能送姥爷最后一程,能送姥姥也是很好的。只是这样的心愿也没能完成。她连姥姥的头七也没赶上,回来时面对姥姥的坟茔哭泣。她开始怀念过去,怀念那个和姥姥一起幸福生活的时代。
病床前的父母,早已斑白了两鬓,眼角的皱纹不知何时早已蔓延脸颊。直到此时,她才能仔细看看养育了她三十年的父母。她发觉父母的样子是如此的陌生,她似乎忘记有多久没能想这样仔细端详父母了。她总以为会有时间,她总以为今天的离别是短暂的。她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
只是,她突然明白年轻不等于走得更远,太多明天等于没有明天。


三十二岁。
她带着太多不舍离开。
她在与病魔抗争的最后关头明白了很多。她的思考与生活这场轮回一样走到了她的三十二岁。三十二岁的她,除了缠身的疼痛还拥有什么。三十二岁的她,除了死亡的权利还剩下什么。三十二岁的她,除了想让活下去还期许什么。她的怀疑与恐惧烟消云散,她明白的便是要在下一次生命里学会珍惜自己,珍惜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医院是一个充满哲思的地方,这里每天都在上演一幕又一幕的生离死别。在这一幕幕悲伤的话剧里,于娟看透了很多。她和同患癌症的病友一起战斗。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是一条河。寒冷刺骨水流湍急,离开的病友是淌过这条河的前人,她在病友的身上看见了自己的明天,她知道河的对岸便是黄泉。
她终于是熬到头了,熬到了生命的尽头。
时间一点点地熬过去,汉字真是博大精深,‘熬’这个字再确切不过。‘熬’的本义是把你放在铁锅里用水炖,锅下是熊熊烈火,等到水都熬干了,你还在干烤。干烤过后只剩一把骨灰,留给爱她的人悼念。她也熬成了一座坟茔,和所有人都会拥有的结局一样。只是她选择的烈火是熊熊燃烧的。

生活不过一个“熬”字,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熬到头。我们熬过生活的每一个阶段,我们走过期待熬过今天后的明天会更美好。当我们满怀憧憬地熬过每一个今天后,才发现原来熬过头了。我们还未来得及享受生活时,生活已经向我们提前挥手了。

 

荐书|《此生未完成》

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可以说是于娟即将步入永恒的死亡之前所写下的关于生命的印记。从确诊之后,她接受过很多次痛苦的治疗,但她的文字始终充满了质朴、幽默,时而平和坚强,时而俏皮如孩童,永不妥协。她在生前曾表示不愿意让自己受过多的关注,然而她的文字依旧感染了很多人。

中国有一句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此生未完成》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抛弃了生活中对死亡的一部分原始恐惧,我们总觉得“永恒”离我们遥遥无期,时间仿佛取之不尽,让我们用之不竭,我们挥霍着它,大部分时候忘记了要坚定着什么目标,想要专注的是什么。对我们而言,人生很漫长,还可以慢慢来。

而那些身处生死交接点的人,眼看着生命进入倒计时,才会恐惧时间不够用,他们要用剩余的时间,仔细计划要完成的事情。可是时间怎么都不够用,怎么都不够。

 

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里讲述秦始皇历史,秦始皇后期畏惧死亡,命方士徐福和卢生等人寻找长生不老药,甚至斥巨资让徐福出海寻找神仙。秦始皇感受到了自己的衰老,死亡即将夺走他的时间,所以他寄托于虚无缥缈的东西。

王立群评价:人生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死而无憾。

不管是千古一帝,还是平凡老百姓,都逃脱不了死亡,不管是哪一种人,也脱离不了死前遗憾的命运。

30岁时的我们,大多壮年,不需要写回忆录,努力告诉自己要坚强。但30岁的我们,也很多未知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自己完成了多少想坚持的事情。

《此生未完成》,此生未完成。

希望你我,都能在面对死神时说一句:我已无憾。

荐书|《此生未完成》


梨花阁 ,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荐书|《此生未完成》
喜欢 (2)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